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院福码大厦B座18层
永远致敬!永远怀念!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 2022/9/15 10:08:50

640.jpg


这张照片

拍摄于2013年7月19日

照片上的这位老人

在望向远方

眼神里有坚毅、有希冀

也有期许


他叫南仁东

他与“中国天眼”的故事

曾感动了无数人

他的精神

也曾激励了无数人


2017年的今天

南仁东逝世

在他72年的生命中

我们截取了这样几个侧面

把他的追寻和梦想

讲给你们听


 一 句 话

 ✦


上世纪90年代初

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和美国的射电望远镜相比

差距巨大


1994年

曾在日本担任客座教授的南仁东

放弃了高于国内300倍的薪资

毅然回到中国

决心建一个

世界上最大的

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640a.jpg


他说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


640.gif

就是为了这句话

年近半百的南仁东

开始了漫长的FAST工程选址工作


他拄着竹竿

喝浑水、吃冷干粮

冒着生命危险

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洼地


甚至有一次

他遇到了山洪

生死瞬间

他往嘴里塞了几颗救心丸

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才得以保住性命


640-1.jpg

南仁东(左三)与工程技术人员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进展。(2014年12月1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11年

南仁东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

可他却没有一次向困难低头


在391个备选洼地里

终于选到了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


640-2.jpg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与工程技术人员讨论(2013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中国天眼”有了建成的希望

南仁东还在兴奋地规划着、实践着

每一步的建设工作

可他的生命

却在慢慢走向倒计时


一段影像

 ✦


这段影像

拍摄于南仁东罹患肺癌后


640-1.gif

2015年

70岁的南仁东被确诊肺癌

手术结束后三个多月

放心不下“天眼”的他忍着病痛

义无反顾地返回施工现场

 

当时的南仁东声带受损

说话已经十分吃力了

可他依旧沙哑着声音

一字一顿地认真询问着、讲解着


640-3.jpg

南仁东(左二)在大窝凼施工现场指导反射面单元拼装工作(2015年11月25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他说

“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

我们对不起国家

 

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

却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2016年9月25日

FAST主体结构落成


尽管身体早已经不起折腾他仍然从北京飞赴贵州亲眼见证了自己耗费20多年心血的这项浩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


640-4.jpg

2016年9月25日,南仁东在FAST工程落成启用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他期待的方向一点点迈进

可他的生命
却走向了尽


一首诗

 ✦



春雨催醒了期待的嫩绿

夏露折射万物的欢歌

秋风编织七色锦缎

冬日下生命乐章延续着它的优雅

大窝凼时刻让我们发现

给我们惊奇

感官安宁

万籁无声

美丽的宇宙太空
以它的神秘和绚丽

召唤我们踏过平庸

走进它无垠的广袤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南仁东写下了这首诗

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浩瀚宇宙的憧憬与渴望


640-1a.jpg


或许

此刻的他

心中有不舍、有留恋

有对“天眼”的牵挂

也有对家人的歉疚

他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他放心不下的还有很多很多

可无情的病魔

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640-2a.jpg

2017915

那个最懂天眼的人

离开了我

一年后

天上多了一颗南仁东星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

默默守护着我们


640-5.jpg

这是2010年8月拍摄的南仁东。新华社发(张蜀新 摄)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

大到可以直抵苍穹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

久到能够穿越一生


640-6.jpg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2013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他曾

在浩瀚的宇宙中

人的一生无什么都微不足道
论岁月如何

他的名字

远记

他的故事

远记


640-7.jpg

资料照片:南仁东


永远致敬!

也永远怀念!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综合新华社、央视国家记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出品人:刘健 徐姗娜 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刘加文

策划:刘洪

监审:牟彦秋 梁甜甜 程淼

编辑:刘怡然

校对:张玲琳 贵婷




 



 



 



 

 



 




返回列表